9月15日,记者获悉:成都市温江区金马街道积极探索“金点子·马上议”人民建议征集新机制,在永科社区18组摩旅驿站的一方角落,创新打造“亲邻茶铺”议事平台。在这里以“茶铺”为支点,通过“饮茶叙乡情—议事讲友情—签约固族情”这一充满温情的“一茶三情”创新流程,让治理难题在袅袅茶香中寻得破题之法,开启共建共治共享新篇章。
\n走进焕新后的“亲邻茶铺”,三大特色功能区各显神通。“建议回音壁”充分倾听居民心声、畅通诉求反馈渠道,为居民提供充分表达空间,围绕协商会讨论内容和议题,实时更新线上线下征集的“金点子”,其中“边界院落杂草丛生无人打扫”“跨界区域卫生整治”“老年健康”“儿童安全教育”等10余条建议已正式张贴于墙面公示,每一条都源自居民关切,每一项都是亟待解决的民生实事。
\n来到“牛灯文化角”,社区的非遗卷轴高悬于墙面。一张张生动的照片集中展示牛灯舞、永科九斗碗、金鸡川剧等珍贵非遗代表性项目,一段段细腻的文字讲述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,使此处成为永科社区名副其实的“文化会客厅”。这一创新设置不仅推动非遗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生,真正实现了“见人、见物、见生活”的传承目标,更让社区协商工作在文化共鸣中增添了人文温度。
\n跨界议事厅内,古朴的桌椅与盖碗茶具相映成趣。竹椅的吱呀声、盖碗茶的轻碰声、居民的笑谈声,共同编织成边界治理的温馨前奏。跨界议事厅正以最质朴的乡土温度,将一个个“治理难题”转化为“共治成果”,让每一次协商都成为连接人心、凝聚共识的暖心桥梁。不同于开会,“一茶三情”流程让协商更有“人情味”。
\n饮茶叙乡情:以茶为媒,唤醒邻里共情
\n作为“一茶三情”议事流程的开篇环节,旨在以茶为纽带拉近邻里距离。居民们围坐茶铺共饮一盏茶,在轻松氛围中唤起共同记忆,建立情感共鸣,为后续协商奠定良好基调。茶铺里的盖碗茶冒着热气,居民们围坐一圈自然唠起家常。从“陈孃孃家每年秋天必做的桂花糕,以前邻里都能分到”,聊到“付叔年轻时骑着二八大杠,跨区赶场买农具的热闹往事”,茶香漫过桌面,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共同记忆被一一唤醒,邻里也在谈笑间拉近了心理距离。
\n议事讲友情:民主协商,破解治理难题
\n进入议事核心阶段,聚焦环境整治、治安联防等各类民生议题,组织居民开展民主协商。通过现场表达诉求、书写建议,结合三地代表即时回应,高效形成民主协商成果,推动问题精准解决。
\n茶桌悄然变身为“议事桌”,居民们写下诉求与建议,其中“边界院落杂草丛生无人打扫”的话题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。经过讨论,大家决定开展一次院落清扫行动,由社区牵头统筹,提前备好清扫工具,同时组建一支“社工+院落居民+志愿者”的清扫队伍,开展全方位清理,确保不留卫生死角。“我家就在旁边院落,我报名当志愿者!”方案刚说完,现场居民就纷纷举手响应,原本让人头疼的“杂草难题”,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协商里,有了清晰又能落地的解决路径。
\n签约固族情:契约落地,凝聚共治力量
\n作为议事流程的收尾环节,通过“签约固族情”仪式,将前期协商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可执行的契约,进一步强化社区族群凝聚力,确保“纸上方案”真正转化为“落地行动”。明确了跨区域卫生整治的点位分布、整治频次,细化了公共绿地维护责任、边界矛盾应急调解流程等跨区域相关事项。此前仅停留在会议记录、口头讨论中的治理方案,自此有了具象化的契约载体,社区居民的向心力也愈发紧密,为后续治理的长效推进筑牢了制度根基与情感纽带。
\n从“三不管”到“一起管”,从“问题堆”到“共治果”,金马街道永科社区用“一茶三情”的柔性治理智慧,让治理不是“独角戏”,而是“协奏曲”。未来,金马街道、永科社区将持续探索预防式、共治式治理模式,依托“牛灯文化角”传承历史记忆,借助“跨界议事厅”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商,让“亲邻茶铺”真正成为治理的“智慧中枢”。
\n原标题:亲邻茶铺里细品“一茶三情”!温江金马街道这杯“茶”泡出社区治理新温度
\n配资行业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