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
近日,山西大同“两名环卫工人花4个小时翻8吨垃圾为游客找儿童手表”事件引起广泛关注,不少网友质疑此行为“值不值得”?基层社会治理中的“民生无小事”是否有边界?是否所有诉求都要满足?
7月15日,极目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政治社会学和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专家、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特聘教授尚重生。他认为,该事件总体上是值得的,网友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话题热议,客观上让更多人知道了大同的文旅服务。同时,部分网友的质疑偏离了事件核心,是一种网络情绪的宣泄,也应该引起注意。
图源:山西日报
极目新闻:网友质疑,环卫工大热天翻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,值不值?
尚重生:值不值得要看从哪个角度分析。从城市形象和社会治理角度来看,是值得的,因为游客拨打了12345热线,现行制度和规定下,相关部门必须接诉即办。其次,这一行为对大同文旅的形象起到正面宣传作用,让更多人知道了大同文旅的服务质量。
如果从环卫工本身的工作量来说,这是内部管理的问题。主管部门或公司可以给予奖励,以作为对他们辛苦劳动的补偿。目前,当地已经做出了相关决定。因此,总体来说,这件事是值得的。
极目新闻:有网友提出,“民生无小事”有没有边界,是否所有诉求都要满足?您怎么看?
尚重生:我认为这是网民关注过度。是不是“小事”应该由做事的一方决定。如果大同市相关部门认为“找儿童手表”不是“小事”,那么“找儿童手表”本身就无可非议。
另外,部分网友的质疑也存在方向上的偏离,比如造谣丢失儿童手表的游客为某地官员,这是一种网络情绪的宣泄,并不是健康的互联网发言。就已经通报的情况来看,丢失儿童手表的人,并不是官员,也没有其他特殊身份。
极目新闻:有网友和舆论说,环卫工在高温天翻4个小时、8吨垃圾,只为找一个儿童手表,是否忽视了环卫工自身健康和工作量,您怎么看?或者能否两者兼顾?
尚重生:环卫工的工作职责就是从事与之相关的劳动,高温天翻8吨垃圾确实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,但可以通过奖励、补偿等方式保障其权益。目前来看,当地已经进行了相关安排,这也可以说是“兼顾”。
极目新闻:有媒体报道,当地曾在事发前一天召开环卫工欠薪治理专题会议。有网友提出,当地一边存在环卫工欠薪,一边安排“找儿童手表”这样的“重活”,一边还对环卫工给予奖励,是否自相矛盾。
尚重生:欠薪和“找手表”是两个独立事件,没有太多关联度,不应该放在一起说。欠薪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发生,治理欠薪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开展,这毋庸置疑。但把欠薪及治理欠薪和“该不该找手表”“该不该奖励”关联在一起,属于混淆概念。
我们可以简单理解,是不是存在欠薪就不用“找手表”,“找手表”就不存在欠薪,这是个很明显的常识性错误,其实两者无关联。
极目新闻:近年来,各地在文旅服务和宣传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,大同这次却引来如此多的关注和质疑,您对此怎么看?
尚重生:我认为此次事件以及其引发的讨论,是一件好事。因为网友的质疑,客观上让“找手表”这个事儿成了网络热点,让更多人知道了大同文旅的服务,“质疑”及其引发的热议,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宣传大同文旅的作用。
另一方面,需要提醒的是,部分网友对该事件的讨论,使舆论关注的焦点偏离事件核心,比如造成对个人的“网暴”,这是应该警惕的。其次,游客无特殊身份,儿童手表属于无意丢失,当事人没有破坏大同文物,也没有其他不良行为,游客本身没有主观恶意。第三,大同市相关部门属于依法依规处置,也不存在管理上的不妥。
因此,总体上来说,“环卫工人花4个小时翻8吨垃圾为游客找儿童手表”,在社会管理方面是没有问题的。
配资行业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